伤口的分类及处理

2023-03-22 17:16

伤口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而造成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伤口愈合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伤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是决定伤口愈合速度的关键。正确的估伤口对伤口进行分期处理是选择敷料的前提。


伤口的分类与评估

伤口分类

目前有多种方法对伤口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

  • 根据伤口愈合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伤口;

  • 根据颜色可分为红色、黄色、黑色和混合伤口;

  • 根据伤口及软组织的解剖深度分为浅伤、半层伤和全层伤;

  • 根据受伤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或创伤性伤口、热损伤和化学性损伤伤口、溃疡性伤口、放射性损伤伤口。


伤口评估

  • 位置:主要考虑血管丰富与否、活动度大小和有无摩擦。

  • 形状:伤口表浅还是较深,有否窦或瘘形成。

  • 大小:测量伤口大小的方法很多,如描记伤口边界、影像学方法等。测量时要求病人每次处于固定体位。

  • 渗出物:虽然伤口浸润并不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但渗出物处理不当可加重损伤并引起皮肤破溃。

  • 创面外观:伤口的失活组织可掩盖创面、延缓愈合及增加感染机会。外科换药是去除坏死组织最有效的方法。

  • 感染:感染时伤口疼痛时间延长或性质改变,肉芽由鲜红变得灰暗、脆弱、更易出血,创面恶臭等。老人、免疫功能受抑制者和白细胞较低者的慢性伤口感染常表现为渗出液的增加,但这也可能是心功能衰竭或其他静脉高压疾病的表现。

  • 伤口周围皮肤:伤口周围的皮肤常因伤口分泌物、反复应用胶带敷料等而出现表皮脱落疼痛和浸润。

  • 全身反应及评估: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全身因素有营养和疼痛。营养不良时机体对损伤的反应削弱,伤口愈合延缓。疼痛具有促分解代谢作用,因此镇痛不当可影响机体代谢,妨碍伤口愈合。全身反应评估还包括对病人及其照料者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如此次受伤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心理状态和对受伤的态度。


伤口处理

伤口清洗与清创

目的是减少伤口内的细菌量及毒素吸收,清除伤口腐败组织,使伤口保持清洁,为伤口愈合提供清洁环境。最高效的清洗液是温和的等渗盐水。对于慢性伤口,通过清创等手段干预伤口,实现污染伤口向相对清洁伤口转化,伤口由对治疗无反应创面向治疗有反应创面转化的过程。清创后再进行伤口清洗,并在清洗后使用德维可医用杀菌液体敷料预防感染。


感染预防与渗液管理

伤口感染是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和障碍。对于急性伤口,包扎伤口能够有效的减少微生物附着,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慢性伤口和已经感染的伤口,在清创清洗后,需要对伤口使用抗菌剂,来进行伤口感染的预防。

由于上皮细胞不能在干燥伤口床面上移行,会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因此需要保证创面的湿润环境,为上皮细胞爬行创造有利环境。但是过多的渗液会延缓伤口的愈合。因此渗液管理是保持创面愈合的关键。


伤口不同情况的处理

  1. 含新生肉芽和上皮形成的伤口:伤后约第5天,随着毛细血管、巨噬细胞和纤维母细胞迁移到伤口处,肉芽组织开始长出。此时伤口处于愈合过程中,保证伤口湿润环境并定期检查伤口即可,可以在伤口处涂抹葆湿曼液体伤口敷料来促进伤口愈合。

  2. 形成深腔的伤口:形成深腔且渗出较多的伤口,需要及时引流多余渗液,一般应用新型敷料进行渗液控制,如:创敷润微负压引流护创生物敷料。形成深腔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需要保证伤口自腔洞底部向伤口表面愈合,防止出现假性愈合。

  3. 渗出多的伤口:如果渗出液24h超过100ml应进行渗液引流。引流时应该考虑:伤口大小和形状、类型、渗出液性质和量、病人个体情况、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周围皮肤情况以及败血症存在与否。

  4. 渗出少的浅伤口:由于上皮细胞不能在干燥伤口床面上移行,会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因此渗出少的浅伤口需要保证伤口的湿润环境,为上皮细胞爬行创造有利环境。可以使用能够维持伤口湿润的敷料覆盖伤口。


参考文献:

【1】卢芳,冯毕龙;《伤口的分类及处理原则》;中国临床护理2010年7月第2卷第4期

【2】罗晓凤,王仙园;《皮肤的生理功能及伤口的处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第21卷第12期


640 (3).jpg